
实习生在批改作业

实习生陪伴学生晚自习

实习老师曾雯洁留给学生的小字条
本网讯(文图 曾雯洁 周红茹)阳春三月,正是草长莺飞好时节。在常德市芷兰中学的美丽校园里,在晨曦与暮色的交替中,博鱼·体育外国语学院2021级的15名实习生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实习之旅,生动诠释着“师范”二字的深刻内涵,让教育的火炬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晨曦守望,奏响英语乐章。早上7点40分,常德芷兰中学教学楼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英语音浪。此时,实习老师已站上讲台,手持蓝色单词本进行领读。逐行领读时,在眼神交汇中捕捉学习动态,在耳畔倾听里捕捉声音顽疾。实习老师李湘怡在实习日志中写道:“以前觉得晨读是倒计时,现在发现,它是成长的回声壁。”在这座书声朗朗的校园里,教育的晨光永不落幕。
笔尖温度,搭建心灵之桥。备课与作业批改,宛如教育实习中两条并行的轨道,引领着实习生们体悟教育使命。当实习生们伏案细读学生习作时,手中的红笔不仅仅是标注语法和词汇错误的工具,更承载着他们对学生的关怀与期望。实习老师曾雯洁别出心裁地用纸条与学生交流,这小小的纸条,恰似英语世界里的萤火虫,在作业本中闪烁着智慧与关爱的光芒。学生们每次翻开作业本,都能收获一份惊喜,仿佛在与老师进行一场跨越纸面的心灵对话。这不足巴掌大的纸片,悄然搭建起一座跨越师生心墙的桥梁,让教育在温暖的交流中绽放光彩。
青蓝共进,铸就教育信仰。在指导教师办公室里,一场场关于教育的深度对话正在展开。指导教师们逐份审阅实习生的批改痕迹,用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,指出“过度纠错”或“反馈笼统”等问题,并亲自示范如何通过细节点评激发学生的自主反思。实习生们也积极反馈作业中的共性问题,为备课重点的优化提供宝贵建议。这种“批改——反馈——迭代”的闭环模式,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齿轮系统,推动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。
自习守护,聆听成长足音。当夜幕降临,教学楼褪去白日的喧嚣,实习老师们的身影依然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忙碌着。晚自习,成为他们守护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。在自习课的星河里,实习老师们在角落处点亮一盏盏星灯,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道路。在实习时光里,每一个晚自习都见证着实习生们“守土有责”的初心,每一次陪伴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珍贵的回忆。
开学之初,芷兰中学龙校长赠予实习队的“三个读懂”——读懂新时代学生需要真诚的凝视而非炫技的创新;读懂教育是细水长流的浸润;读懂芷兰“朴实处见实力”的治学传统,如同灯塔照亮了实习生们的教育之路。至此,他们真正成为了读懂时代的年轻人、读懂教育的文理人、读懂芷兰的实习人。
在芷兰中学的实习经历,让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深刻领悟到“师范”的真谛。他们既有“师”的严谨传承,用知识和智慧启迪学生;又有“范”的躬身垂范,用行动和品格感染学生。当他们在晨光暮色中与教育坦诚相见,教育的种子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,绽放出绚丽的花朵。(一审 易姣 二审 杨静 三审 袁勇军)